破解课题研究密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方泰中学方菁科研工作室举行主题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3日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室学员科研课题研究能力,规范科研课题研究程序,提升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质量,20221121日下午,我校方菁科研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了《关联性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主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工作室主持人杨敬奎老师主持,科研室主任王凤老师全程参加。

IMG_4185.HEIC.JPG

会议伊始,工作室成员针对关联性思维在各自学科实践中的应用各抒己见,胡笑龙老师认为,关联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建立知识与知识间有组织、多层次、网格状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核心素养;杨洁洁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了关联思维的可应用性,可以通过关联特征、关联事物实现大脑的检索和思考,以事物的认知丰富性提升思考和记忆的能力;薛洋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建立“关联式思维”,以此指导学生掌握关联策略,挖掘知识联系,树立整体意识,形成有组织的、多层次的网状知识体系,通过思维结构中的关联性建构,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钱琴老师以三篇鲁迅形象的课文为切入点,通过文章内部的关联、文章之间的关联、同类型文章的关联三种不同关联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联系、对照、推断、分析、理解,以此提升语言学习能力和理解力;黄秀明老师关注到了关联性思维在英语复习课中的有效使用,以单元教学、学期末整本书复习、专项复习三个不同视角,探寻了关联性思维在学生知识建构、知识衔接、知识夯实中的积极作用,以此助推学生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朱尧尧老师从文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三方面列举具体课例,认为要通过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认识、理解、表达和感受的能力;何媛媛老师认为,在课内文言文复习时巧妙运用关联思维,可以把已学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建好知识系统,在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运用上,学生就能快速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闻一知十,融会贯通。

工作室主持人杨敬奎老师认为全体成员能够立足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关联性思维的可行性。杨老师分享了关联性思维的文献综述,提醒全体学员关注关联性思维的学科差异性,建议全体成员进一步思考关联性思维的范围、内容、深度,为区级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做好充足准备。

科研室王凤主任肯定了全体老师的发言,希望全体成员能够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和新课标为指引,让课题研究更好的服务日常教学,学校将提供更多的有效资源,全体支撑教师科研和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下一步,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在主持人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研究关联思维在各学科中的可行性,把课堂上遇到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用科研课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和解决,为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而努力,力争取得更多有效成果。

 

撰稿人:黄秀明

审核人:张吴花

编辑人:黄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