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聚智明方向,深耕课题研致远 ——2024年上海市教育科学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我校顺利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8日

为了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和实施,2024年3月12日下午,我校项古恩校长的上海市教育科学课题迎来开题论证会,会议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士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同,杨浦区进修学院科研室科研员奚莉芳担任开题论证评审专家,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区教育学院教育科研处副主任蒯义峰莅临指导,课题主持人项古恩校长及课题组成员参与开题论证,会议由区科研室科研员何彦雨老师主持。

image.png

按照开题汇报议程,首先由项古恩校长向在座专家们进行了开题汇报,他立足学校现有的学情、校情,总体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价值、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及课题前期的调研发现和推进课题实施的计划等,并提出了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和推进的难点问题。

image.png

  论证环节,奚莉芳老师从课题的实施者立场就本课题研究提出了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一是何为“迁二代”?需注意“迁二代”与“随迁子女”概念的区分;二是何为“社会适应性”?需进一步弄清“社会适应性”的学术内涵;三是何为“好的课程”,即注意课程架构的科学性和检测提升相匹配;建议课题实施过程中注意解决问题的适切性、课程架构的精准性、学生可发展指导机制的构建和常态化检测的科学性。

吴同副教授则从“迁二代”群体在上海普遍存在的现实肯定了本课题的选题的价值。其次为了更好的检测研究成果,他建议课题实施过程中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对照组,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学生的可发展性因素进行研究干预。最后建议本课题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从职业学校的选择和未来学习规划上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他们相信自己在将来的职业教育生涯中会发展越来越好,从而更好适应社会。

徐士强研究员从随迁子女上海就学的近三十年历史演变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价值和意义,并从课题成果目标达成视角对课题组接下来的研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他认为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研究主要需做好四件事:一要编制问卷,组织访谈并结合教师的日常观察数据,完成“迁二代”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和成长需求调研,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二要依据前期调研分析报告,开发适合“迁二代”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最后形成方中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图谱。三要基于课程开发的内容,积累课程资源包,内容包含一套课程,一组机制,一批课例;四要进行个案研究,了解一类学生的发展轨迹,形成个案案例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最后,丁馨副院长就课题研究论证的过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在国家扩优提质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研究这个选题正当时,并建议课题组成员要站在更高的宏观视野去理解本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调研“迁二代”学生及其家庭的现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制定课题实施的施工图,让课题研究稳步推进。此外,作为学校,还要认识到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要善于借助课题研究来提升一批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大的发挥课题对学校的价值和影响。

image.png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专家论证,专家们对课题进行综合诊断和全角度把脉,让课题组成员更加认识到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课题组将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的整体设计,稳步开展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相信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学校的“方圆有致,共享幸福”的理念内涵将会进一步丰厚,学生为本的育人变革方式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学校的高质量教育的办学愿景将会得到进一步实现。

image.png

 

                                             撰稿人:王凤

                                             审核人:张吴花